【環球探射|拼船出海:企業攜手開拓國際市場的新機遇】

香港與內地企業攜手「拼船出海」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文:關百豪博士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的堅定方向,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信心1。在全球局勢日益複雜的背景下,香港作為連接國家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從中央政策的強力支持到香港本地政商界的積極響應,「拼船出海」已成為香港與內地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的關鍵策略。

近年來,中央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習近平主席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大有可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標準體系,直接惠及科創與小微企業。這一系列政策背後,是中國經濟結構的深度轉型——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00萬輛,出口成績斐然,充分展現了「新質生產力」的崛起。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今年兩會釋放的信號來看,中國經濟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優先」轉型,而香港的「再全球化」角色也愈發清晰。香港的高校資源與內地產業基礎的深度融合,有望孵化出更多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有分析指出,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重新聚焦經濟發展,通過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協同發力,通縮壓力將逐步緩解。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央政府設定了2025年經濟增長5%的目標,為香港企業參與內地市場和共同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國家經濟發展。根據《2024年東盟數字經濟報告》,東盟國家數字經濟商品交易總額預計達2,630億美元,東盟市場對中國科技產品的需求年增長率達15%。作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超級聯繫人」,香港可善用其普通法優勢,為出海企業提供法律、稅務等專業服務,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香港在品牌推廣、品牌建設以及國際渠道拓展方面擁有卓越的服務能力和豐富經驗。作為國際供應鏈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為大灣區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024年底,來港設立辦事處的企業數量超越2019年水平,創下歷史新高。內地科創企業也積極赴港設立國際總部,利用香港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品牌形象和價值。香港市場的高度開放性,以及政府對外資和服務行業的寬鬆准入政策,幫助企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主席在兩會上的重要講話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香港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展望未來,香港與內地企業攜手「拼船出海」,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的典範模式。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香港憑藉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獨特優勢,必將迎來更廣闊的天地,譜寫國際合作與共同繁榮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