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各城市間不斷深化教育合作,大灣區將建立起更完善的教育生態系統。
文:關百豪博士、黃溢能博士
教育是建設強國、民族復興的基石。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教育產業已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大灣區各城市憑藉各自特有的優勢,成功吸引了數十個國際知名教育機構及合作辦學項目落地,為區域教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並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教育樞紐的香港,在區域教育合作中始終扮演着關鍵角色。2025年2月12日,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岩訪港,並出席《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宣講會。他強調,香港應積極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深化與內地及國際間的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滬港社團總會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姚祖輝指出,他對大灣區教育事業充滿信心,認為香港正逐步樹立起「留學香港」品牌,將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中心。另一方面,立法會議員周文港在最新《財政預算案》建議書中提出了設立「留學香港」基金、重點發展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等措施,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留學生。
大灣區對外教育交流一直在展開,眾多國際知名學府選擇在香港設立分校或合作項目。例如,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在港成立為專業人士提供行政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澳洲伍倫貢大學與本地機構聯手開展跨國教育項目;倫敦大學則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作,為在職人士提供遙距課程。這些國際化合作不僅豐富了香港的教育資源,也為來自海內外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專業進修的機會,進一步鞏固了香港在國際教育舞台上的地位。
澳門有其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背景,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教育體系。聖若瑟大學作為與葡萄牙天主教大學關聯的高等學府,推動國際學術合作;澳門城市大學與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學院共同合辦雙學位課程;而澳門旅遊大學則與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等知名院共同在旅遊及酒店管理教育領域合作。
廣州在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同樣取得了顯著成績。伯明翰大學與暨南大學合辦的聯合學院,主要聚焦工程和生命科學領域;昆山杜克大學雖然主校區不在廣州,但其在大灣區內的研究合作項目彰顯了對區域發展的重視;此外,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參與了廣州工程和技術領域的合作項目,為區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知識交流的支持。這些中外合作項目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貢獻了重要力量。
放眼未來,隨着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產業的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更多國際知名教育機構將進駐大灣區,共同推動教育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香港憑藉其國際化優勢持續扮演教育樞紐的角色;澳門的中西融合特色日益彰顯;而廣州等內地城市則將在高水平、創新型教育模式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大灣區蓬勃發展的教育產業不僅為區域經濟注入了新動力,更將培養出大量適應區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通過各城市間不斷深化的教育合作,大灣區將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育生態系統,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教育無疑是推動大灣區繁榮與進步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