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轉型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升級,更是制度競爭力的重塑。
文:關百豪博士
為期八天的全國兩會會議正式閉幕。本屆會議呼籲全國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氛圍,發揚優良傳統,承擔政治責任,推動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不斷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扎實推進凝聚人心、共識、智慧和力量的工作。政協必須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履職盡責,充分發揮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政治作用,更好發揮其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功能,不斷提升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並強調通過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組合,來促進經濟發展。在過去一年中,「人工智能」和「支持科技企業出海」等熱點議題深刻影響每一位中國人,這也為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獨特優勢、參與全球科創競爭創造了重大機遇。
作為亞洲重要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香港近年來在國際仲裁案件處理數量上持續增長,甚至已超越新加坡,顯示出其法律體系與國際規則的高度兼容性,成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關鍵助力。香港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常常面臨「規則壁壘」。香港的價值在於其普通法體系與國際慣例的深度兼容,可隨着內地的發展進行國際法律實踐,將「規則壁壘」轉化為「合作紅利」,幫助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實現更高層次的競爭。
根據去年數據,外資駐港公司數量達到歷史新高的9,960間,其中來自內地和意大利的公司增幅尤為顯著,展現了「走出去」的強大動能。今年年初,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了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旨在加強對指定策略性新興及未來產業的投資引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這一「國際規則本土化」策略不僅淨化和保障了營商環境,更推動了營商生態的質變。特區政府需要把握好力度,掌握好時機,做好自身角色,為本地及國際企業提供一個優良的成長環境。
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香港應聚焦於打造「數字貿易規則創新區」與「綠色金融標準銜接平台」兩大樞紐。香港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穩健的法治基礎,為其在數字貿易規則創新方面提供了有利條件。憑藉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的優勢,香港可以為企業提供全面的諮詢與信息支持,推動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同時,隨着全球碳中和進程加速,綠色金融已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2023年2月,金融發展局發布了《碳中和之路:香港把握碳市場機遇的角色》報告,探討了如何構建有利於碳交易的整體生態系統。未來,香港可進一步發揮其作為綠色金融標準銜接平台的作用,助力全球綠色轉型。
香港的轉型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升級,更是制度競爭力的重塑。香港若能善用其國際法賦能角色,企業與專業人才共同努力,突破既有思維框架,通過制度創新重寫國際合作的敘事,推動全球的合作與發展。